近日,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周永泰指出,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動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正確引導下,“十五”期間中國模具工業發展迅速,產需兩旺,漸入佳境。與此同時,行業綜合水平落后的面貌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,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尚待解決。現在,中國可以說是世界模具生產大國之一,但還遠遠不是生產強國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應該向生產強國這目標邁進。
中國模具生產總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三,但設計制造水平在總體上要比德、美、日、法、意等工業發達國家落后許多,也比英國、加拿大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韓國、新加坡等國落后。其差距主要表現在下列六方面。
國內自配率不足80%,其中中低檔模具供過于求,中高檔模具自配率不足60%。模具是制造業的重要工藝基礎,在我國,模具制造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。中國雖然很早就開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,但長期未形成產業。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,中國模具工業才駛入發展的快車道。近年,不僅國有模具企業有了很大發展,三資企業、鄉鎮(個體)模具企業的發展也相當迅速。據不完全統計,近10年全國(未含港、澳、臺統計數字,下同)模具生產及進出口發展情況如表1、表2、
由表可見,雖然中國模具工業發展迅速,但與需求相比,顯然供不應求,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、大型、復雜、長壽命模具領域。由于在模具精度、壽命、制造周期及生產能力等方面,中國與國際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,因此,每年需要大量進口模具。
企業組織結構、產品結構、技術結構和進出口結構都不夠合理。中國模具生產廠中多數是自產自配的工模具車間(分廠),專業模具廠也大多數是“大而全”、“小而全”的組織形式。國外模具企業大多是“小而專”、“小而精”。中國模具自產自配比例高達50%以上,國外70%以上是商品模具。國內模具總量中屬大型、精密、復雜、長壽命模具的比例只有30%左右,國外在50%以上。2003年模具進出口之比為4:1,進出口相抵后的凈進口為10.3億美元,是凈進口量最大的國家。
模具產品水平和生產工藝水平總體上比國際先進水平低許多,而模具生產周期卻要比國際先進水平長許多。產品水平低主要表現在精度、型腔表面粗糙度、壽命及模具的復雜程度上;工藝水平低主要表現在設計、加工、工藝裝備等方面。
開發能力弱,經濟效益欠佳。中國模具企業技術人員比例較低,水平也較低,不重視產品開發,在市場中常處于被動地位。國內每個職工平均每年創造模具產值約合1萬美元左右,而模具工業發達國家大多是15~20萬美元,有的甚至達到25~30萬美元。由此而來的是中國模具企業經濟效益差,大都微利,國有企業總體虧損,缺乏后勁。
模具標準化水平和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低。國外先進國家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達70%以上,國內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只有45%左右。
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,模具企業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術。管理落后易被忽視,國內大多數模具企業還沿用過去作坊式粗放經營管理模式,真正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還不多。
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很多,除了長期以來未將模具作為產品得到應有的重視之外,還有下列幾個主要原因:
第一,體制不順,基礎薄弱。
“三資”企業雖然已經對中國模具工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,私營企業近年來發展較快,國企改革也在進行之中,但總體來看,體制和機制尚不適應市場經濟,再加上國內模具工業基礎薄弱,因此,行業發展還不盡如人意,特別是總體水平和高新技術方面。
第二,人才嚴重不足,科研開發及技術攻關方面投入太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