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我國鋼鐵業正處產能釋放期,國內外鋼材市場又長時間存在明顯“價差”,自今年一季度開始,我國一改以往的鋼材凈進口地位,持續出現鋼材凈出口,被業內稱作“歷史性拐點”。但這個“拐點”注定是一個矛盾的“焦點”:國際貿易摩擦、國家出口政策調整、鋼廠逐利和國內鋼鐵業產能釋放等多重因素匯集于一點,各方都在關注這個“拐點”最后會拐向何方?
出口“井噴”現象有其特殊性
對于我國鋼鐵業產能過剩的市場出路問題,國際市場長期以來都表現出密切的關注,一些人擔心我國鋼材產品大量出口會沖擊現有的市場秩序,并引起價格的大幅波動。
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曾經明確表示,我國鋼鐵業的發展是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,出口比例短期內不會迅速擴大,不可能很快變成鋼材凈出口國。去年在市場高峰期時,我國反而遭遇了一次進口鋼材的沖擊,全年鋼材貿易依然呈現凈進口態勢。
今年一季度,統計顯示,我國鋼材連月出現凈出口,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,因此被稱作“歷史性拐點”。整個季度凈出口鋼材185.8萬噸。其中3月份凈出口102萬噸。到今年6月份,這種凈出口態勢依然持續。據海關公布的數據,6月當月鋼材出口量達443萬噸,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。
多數業內人士認為,此次鋼材出口“井噴”現象的出現有其特殊性,主要是去年下半年國內鋼價的急劇暴跌,導致國內國際鋼品“價差”達到每噸100美元至200美元,這樣的逐利空間無法阻擋國內貿易商的出口動力。但這種動力無法克服我國鋼材貿易的結構性矛盾。
“量上凈出口”≠“貿易額上凈出口”
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會長吳溪淳在多次會議上提醒業內,我國在鋼材出口數量上的凈出口并不等于在貿易額上的凈出口。
相關數據顯示,今年前4個月,我國進口鋼材平均價格是每噸995.69美元,而出口鋼材平均價格僅為每噸557.28美元。這表明我國鋼材進出口在品種結構上差別較大,進口高附加值鋼材的比例較高,而出口鋼材的附加值存在差距。今年前4個月,我國進口鋼材使用外匯62.6億美元,出口鋼材獲取外匯51.12億美元,貿易逆差達11億美元以上。
數量和金額上的不平衡,表明我國鋼材出口存在結構性矛盾,如果一旦國際鋼材市場供求出現大的變動,國內產能釋放的壓力又繼續存在,就極易引發國際貿易摩擦。
實際上,去年下半年國家已經下調和取消部分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,將鐵礦石、生鐵、廢鋼、鋼錠等列入加工貿易禁止目錄,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鋼鐵產品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。去年鋼材出口一度從“最高峰”的3月份221萬噸降至8月份的134萬噸;鋼坯出口由3月份的146萬噸降至12月份的53萬噸。
此外,我國正在與世界上主要的貿易伙伴建立鋼鐵行業的官民對話機制,增進理解與合作,在協商的框架內解決貿易上的爭端。中日、中韓的鋼鐵業對話機制已建立起來,并在具體的貿易協商上取得了成果。下一步將在中歐和中美之間建立這種對話機制。
“拐點”要拐對方向
市場人士認為,我國鋼鐵業的供求逐步融入世界是大勢所趨,但沒有必要、也沒有可能一下子成為國際上的鋼材凈出口“大國”。
總體而言,我國鋼鐵業噸鋼能耗與世界先進水平比存在不小差距,鐵礦石等上游原料對外依存度在上升,而產成品的附加值結構還不盡合理,產業集中度低,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鋼材貿易競爭力又較強,受到內在和外在雙重過度競爭的擠壓。從資源、環境和市場三方面,都難以支撐鋼材出口的持續高速增長。
時下,市場在消化對于能耗高、附加值低的鋼材品種將再次下調出口退稅率傳聞時,更多的是“擠末班車”的思路,拼命趕在傳聞的期限之前加大出口,使得5月和6月連創月度鋼材出口量的歷史新高。這種不理性的市場行為令人擔憂。
市場人士認為,我國鋼材進出口如果說有“拐點”的話,也要拐對方向。鋼材出口通道應該保持健康的“彈性”,既成為平衡國內市場供求的有效手段,又成為國際市場日漸依賴的市場渠道,這樣我國的鋼材出口才能“進退自如”,在國際市場取得穩固的市場份額。說到底,只有加快產業整合,提升產品層級,才是我國鋼鐵業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。
|